新聞資訊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佛像銅雕廠定做價格答疑
Question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四川地區唐窟造像 北方石窟藝術,在北朝至盛唐持續了高度繁榮,經歷了安史之亂及唐武宗會昌法難之后,寺院經濟及佛經、佛像均遭受重創,北方石窟藝術持續衰落趨勢。四川深處腹地,曾有過軍事沖突,卻未爆發大規模戰爭,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繁榮,唐代隴右及河西諸州所需軍資多取自蜀地,有“天府之藏”的美譽。 玄宗和僖宗避亂均選擇入蜀,同時也將中原文化藝術帶入四川,其中就有大批經像、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557
四川唐窟之安岳、大足石窟與資中重龍山摩崖造像 安岳境內石窟造像豐富,散步各鄉造像遺址多達140余處,時間跨度由唐至明,其中唐代遺存較為著名的有臥佛院、千佛寨、三堆寺等。 臥佛院位于安岳縣城北約25公里的八廟鄉,現存窟龕139個,造像1500余身,第3龕為釋迦涅槃變。主像臥佛造于盛唐,該像距地面約5米,依山而造,總長23米,頭朝東,面向南,左肋而臥,不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650
南詔國佛教造像 南詔又名蒙舍詔,原為南大理附近六詔之一,“詔”即夷語“王”,六詔分布于洱海地區的六個部落政權,分別是蒙舍詔、蒙嶲詔、越析詔、浪穹詔、鄧賧詔、施浪詔。其中蒙舍詔因地處諸詔之南,故名南詔。 7世紀至9世紀,約略與唐王朝相當的時間里,南詔國得以建立,在開國君主細奴羅(649—674在位)的率領下,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692
云岡石窟佛像云岡石窟始建于公元453年,被稱為“東方的偉大奇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麓的斷崖上,全長1公里左右,現今仍保存的洞窟有53個,石雕造像共計51000尊。佛像造 像巨大宏偉。氣勢磅礴的云岡石窟前期造像的顯著特點。如20窟的大佛像, 高約14米,面部豐滿,高肉鬢,眉眼修長,炯炯有神;嘴部輪廓清楚,嘴角處略帶微笑;雙耳垂肩,雙手做禪定狀;身披袈裟,偏袒右肩,衣紋成階梯狀排列,服 裝線條簡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595
龍門石窟佛教造像的特征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12.5公里伊河兩岸的崖壁上,這里東西兩山相對,望之若闕,又稱“伊闕”,隋始稱“龍門”。隨著元魏政權將都城南遷洛陽,這里成為繼云岡之后北魏最重要的造像中心。石窟大多開鑿于西山,東山只有少許唐窟。有關龍門石窟的大規模開造,正史記載發生于景明初?,F存早期窟龕紀年題刻,顯示在這之前龍門已有零星開龕造像之跡,古陽洞北壁比丘慧成龕紀年為太和十二年(488),之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962
莆田石雕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在唐代,莆陽就有很多寺廟。這些寺廟都有很多精致的石雕作品。如南山靈巖寺(今廣化寺前身)、城區三清殿、龜山靈感寺、囊山慈壽寺、涵江上生寺、蘆崇圣院、太平山招福院,仙游大濟三會寺、龍華萬壽禪寺、仙門寺、蓋尾龍紀寺、鳳山九座寺等,尤其是建于五代末的楓亭塔斗山的天中萬壽塔,各塔層石塊都有石雕圖案,如大力士、蟠龍、花卉浮雕、佛像、金剛力士等,而且都有卷草花紋,蓮花覆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844
龍門唐窟造像 武則天在倡導佛教的同時,也利用佛教為其當權尋找依據,時有沙門偽撰《大云經》,描述神皇受命之事,將武則天稱作彌勒下生,其稱帝符合彌勒授記。武則天也以“越古今輪圣神皇帝”自居,對佛教支持也是不遺余力,支持實叉難陀、義凈、菩提流志等的譯經事業,迎請法藏為其講授新《華嚴經》,執政期間“鑄浮屠,立廟塔,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611
浙江象山竹根雕是由最近成長起來的竹雕創作群體共同促成的竹雕流派。竹根雕創作需要經多道工序,例如要對竹根進行干燥、著色、防霉、防蛀處理,還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竹根的天然姿態,經過藝術構思、設計、精雕細刻,才能塑造出一個個多姿多彩、生動傳神的藝術形象。象山竹根雕在繼承我國明清時期竹根雕刻工藝及風格的基礎上,吸收現代西洋藝術的表現手法,利用竹根天然形狀,雕刻成各種人物、佛像、動物、山水、花草、蟲鳥等,形象生 ...
發布時間:2019-09-02點擊量: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