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新聞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12-30 10:44
2019年12月28日,紀念愛國高僧、禪宗泰斗虛云老和尚圓寂六十周年暨首屆湘桂禪文化主題交流會在桂林陽朔舉行。交流會通過深入探討虛云禪文化,中國禪宗文化,堅持佛教中國化,對于禪宗文化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給予肯定。
虛云禪文化對于弘揚愛國愛教的傳統,堅持正念正行,建設精進、莊嚴、簡樸的道風,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近代中國佛教的代表性人物,虛云老和尚佛學思想宏巨,特別是對禪學文化貢獻甚大。虛云老和尚宿植德本、悲愿無量,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門泰斗,一生攝受并接引眾生無數,為了紹隆三寶、續佛慧命,除了致力于建僧安僧外,還不遺余力地弘經演教、舉行傳戒法會、興辦佛學院等法事,為后世佛法的復興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護法居士和弘法高僧,令佛教圣潔的朵朵“蓮華”盛開于中華大地。
銅雕藥師佛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當今社會科技發達,經濟繁榮,物質豐富,資訊便捷,社會的全方位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空前的便利,也極易導致人們的道心缺失。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當今社會,人們的內心亟需佛法的濡養,同時也給弘法利生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而在當今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保持佛法的超時空本質,使佛陀教旨歷久彌新,永葆蓬勃的生命力,是全體佛教界亟需思考的重要課題,而虛云老和尚的佛學思想和弘化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要堅持中國佛教自己道路的自信,在保持佛教基本信仰的同時,吸收當代的新文化、新思想。進一步學習并踐行虛老的佛法思想與一生行持,愛國愛教,服務社會。
桂林市民宗委副主任潘天秀,峨眉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佛教唯識學專家、佛教歷史學專家、著名佛教學者王賜川先生,陽朔縣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廖志鵬,湖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北安國寺住持崇諦法師,原中國佛教協會政策辦公室主任、中國佛學院教授徐玉成教授,郴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郴州蘇仙嶺南禪寺方丈妙藏大和尚,廣西佛教協會副會長、桂平西山龍華古寺方丈湛空大和尚,桂林佛教協會會長、桂林能仁寺住持寶志法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湖南社科院哲學系教授徐孫銘教授等來自廣西、湖北、湖南三省的23位高僧大德和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活動。
虛云大和尚原籍湖南湘鄉,1840年9月5日 生于福建泉州,1959年10月13日,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圓寂。世壽一百二十,戒臘一百零一。
虛云出生時母親就去世,由庶母撫養長大。俗姓蕭,初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別號幻游。虛云禪師幼時,從師讀儒書,18歲離湘至閩,19歲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開為師。次年依妙蓮(1824-1907)受戒。清光緒十八年(1892)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受臨濟宗衣缽于地華妙蓮和尚,受曹洞宗衣缽于鼎峰耀成和尚。出家后勤修苦行。27歲離鼓山,先后在江浙名山大剎參訪耆宿,研習經教,參究禪宗。此后又參訪陜西終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薩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緬甸等國,朝禮佛跡。由緬甸回國,朝拜云南雞足山,經貴州、湖南、湖北等地,禮安徽九華山,再至揚州高旻寺參加禪七法會,在赤山法忍和尚處獲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