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8-23 15:44
彌勒菩薩是人們熟悉的大菩薩之一,為佛教中的正覺菩薩。根據佛教傳說,在末法時期結束后,佛法消失,將會有一位新的佛陀出世作為釋迦牟尼佛的繼承者,重新建立佛教,接此重任者便是米勒菩薩。彌勒菩薩作為釋迦牟尼的[一生補處菩薩],住在兜帥天說法,等56.7億年之后下生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真正成佛。
彌勒菩薩即是按菩薩裝束來造像,佛經中稱為“天男形”。頭戴天冠,天冠上有寶塔,身披鈹帛,胸前飾瓔珞,戴臂釧、手鐲等,下著羊腸大裙,采用交腳坐式或游戲姿勢。交腳米勒菩薩是早期米勒菩薩的造像形式。正面坐式,雙腿交叉,交腳尖點地,或點蓮花。
流行于十六國、北魏、唐代,每個時代的造像形式略有不同。一般單獨供奉在天王殿或米勒閣,例如北京廣濟寺的天王殿就供奉著菩薩裝米勒,還有與其他菩薩組成的“五大菩薩”或“八大菩薩”的造像形式。
說法彌勒菩薩-泥塑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