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1vk3n"></td>
  • 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標語
    聯系電話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聯系人:任金鵬

    業務電話:18250514111

    聯系郵箱:88314111@qq.com

    服務項目: 佛像雕塑,鑄銅浮雕,銅雕廠家批發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東方大道1142號

    佛教文化

    佛教五大菩薩

    發布時間:2019-08-23 15:37

    一、彌勒菩薩:包容、歡喜

       我們一進天王殿,第一個見到的,就是正當中供奉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他所代表的 意義就是什么資格才可以入佛門: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菩薩要教我們的就是「放下慾望,知足常樂」,并且學習大地:「厚德栽 物,雅量容人」的功夫。第二要慈悲,要以歡喜心接待一切眾生。所以彌勒菩薩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我們以清凈平等的心對待一切眾生,以滿面笑容 接待一切大眾,這才是入佛門必備的條件。所以他是教學,而不可以把他當作神明來祭祀,那就錯誤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會對于佛家教 育佩服到五體投地,不能不稱贊,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圓滿的設施。明了他對我們的教育意義,這就是拜菩薩了。


        

    二、地藏菩薩:孝順、恭敬

      地藏菩薩所表示的是孝親尊師,所以一部《地藏菩薩本愿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無論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都是從孝親尊師做起。然后把孝親尊師擴大,能夠孝順、恭敬一切眾生,這就是拜菩薩了。

           《地藏菩薩本愿經》內容是釋迦牟尼佛講述地藏菩薩以孝敬為根本所發的弘愿。中國有句話「百善孝為先」,唯有孝敬才能開發我們自性無盡的寶藏?!竷魳I三?!?亦將「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列為第一,因為「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乃是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是人之善良本性的流露。孝敬做到究竟圓滿,是超越時空,無始無 終,是盡虛空遍法界,只有諸佛如來才可達到的境界,我們若能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的心,來看待每一位眾生,并將孝敬做到究竟圓滿,就是成 佛了。



    三、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

       觀音菩薩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樂,悲是幫助他人解脫煩惱和痛苦。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薩,就是以菩薩為榜樣,長養 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會。因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愛護他人,才是真愛自己。

            慈悲就是要為別人帶來快樂,解決眾生的煩惱痛苦,菩薩教化眾生是完全出自內心的愛護,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我們若能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并且了解所有眾生與自己是一體,進一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了。


    四、文殊菩薩:智慧、善巧

          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迷惑顛倒,感情用事。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 個話對照起來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實它有道理的,因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愛。感情用事,不思后 果,那就是禍害。如果是以智慧為基礎,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處,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實的功德。因此,拜菩薩,就是學習開發自己的智慧,為人處 世,善巧方便,得當適宜。

         所以「文殊菩薩」所代表的教學科目,就是教導我們日常生活的智慧,使我們了解:「心隨境轉則苦,境隨心轉則樂」,要做到「境智相應」;祛除妄想、執著、分 別之心,達到「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的境界,雖面對宇宙萬象,心卻是如如不動的。培養「不是別人使我們煩惱痛苦,而是自己的修養不夠」、「改 變不了別人,就從改變自己做起」的生活信念,凡事學習看順眼,不與人計較、起衝突或結惡緣,不讓瞋念起現行,破壞自己的功德。更進一步讓自己精進,學習以 較高或較廣的觀點處理事情,也就是破除「我執」,當執著一分一分減少,快樂自在就會一分一分增加。


    五、普賢菩薩:應用、實踐

      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穿衣吃飯、學習工作、待人接物,能夠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其中,這叫做普賢菩薩。拜菩薩,就是學習知行合一、解行相應。

    「普賢法門」是代表實踐圓滿的法門,華嚴經說: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吾人須瞭解:「說一丈,不如行一尺」、「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亦即「實 踐」才是成就究竟圓滿智慧的法門,也就是將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都能夠依照普賢菩薩「十大愿王,導歸極樂」 的精神去實踐,方能達到佛教教學的最高目標。

    五大菩薩-地藏

    五大菩薩-地藏



    五大菩薩-彌勒



    五大菩薩-文殊

    這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四個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實踐。諸位想想,佛教里哪來的迷信?真正是叫我們破迷開悟??!然后才能離苦得樂。


      苦從哪里來的?從迷來的。樂從哪里來的?從悟來的。

      覺悟就樂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統統清楚,統統明了,自然就快樂了。你能夠掌握這個現實,你能夠自在地運用這個現實,支配這個現實,而不是被環境所支 配。被環境支配,這個人很痛苦??!自己有能力支配環境,支配自己生活,樣樣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樂呢?關鍵就在迷、悟??!這些菩薩代表修學 的綱領,都是叫我們真正地認識佛法,落實在生活中,使我們真正受益。

    留言評論

    歡迎各位網友對本站評論
    no cache
    Processed in 0.382685 Second.
    9191精品国产|国产目拍亚洲精品yt166|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