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21-06-05 11:07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富樓那尊者是“說法第一”。有一次,他也是去乞食,路上碰到了一個老太太。他也是通過觀察因緣發現這個老太太極其吝嗇,一點都不愿意布施,一點都不愿意付出。富樓那尊者就要求這老太太布施,她怎么都不愿意。富樓那尊者就跟她說:“布施才會有善根,布施得安樂,有這樣的布施就有相應的善根?!崩咸€是不愿意。
后來,富樓那尊者就說:“這樣吧:我給你一個東西,你再把它給我。這個你愿意不愿意?”老太太說:“行??!反正我也不多出錢嘛,那行?!备粯悄亲鹫呔徒o了什么東西,然后,這個老太太再布施給了富樓那尊者。
富樓那尊者
富樓那尊者之后就勸老太太:“你這么不習慣,確實是天生的吝嗇??!那就先這樣:左手布施給右手,右手布施給左手。這樣做得到嗎?”這個老太太一開始仍然很難做到,但是慢慢地,一點點地做了,就培養出來布施的習慣,就慢慢地去布施了。
我們也看到過,有些人是一點點布施都不愿意的,所以就給他一些這樣的機會,因為佛教的一些事情都是從很長遠的角度來看的。比如說我們這個“每日一捐”,也是一樣的意思。我們是希望大家慢慢養成習慣的,一天一天地,捐上一塊錢、二塊錢、十塊錢等等,然后慢慢慢慢地培養自己一個布施的習慣。以后就不要吝嗇,在蓄積了以后就要布施。一天天的布施,主要是為了養成一個布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