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21-06-03 09:30
須菩提出家后,每天上午去乞食,下午隨著佛陀聽教參禪。天天都過著三衣一缽的生活。
比丘們每日外出托缽乞食,一直是依照佛陀的法則,次第乞食,一個一個,一排排,不管人家布施是否,都必須經過??墒?a data-mid="155" href="http://www.marcyireland.com/p/524.html">須菩提乞食的生活,與眾比丘們不太一樣,一離開精舍,他就和我們分開,一直是一個人獨自去尋找乞食的目標。諸比丘一開始并沒有注意到須菩提,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須菩提的行為有點奇怪。我們一注意,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原來,須菩提乞食行化,總是愛在有錢人家中,看到房子矮小,或者知道經濟窮困潦倒的人家,他永遠不會去討缽。無論走多遠,他都必須趕到有錢人家。否則,他寧可餓也不能乞食。
以前有一次,有一名比丘在毘舍離區域的路途中朝著須菩提嘲諷說:窮在跟前沒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毘舍離這邊都是殷商富人家,不知尊者今日看得起哪一家?」
須菩提聽后,向比丘望去,解釋道:「大德!我不是瞧不起窮人,也許真正同情窮人的是我!的確,我只向有錢人乞食,不向窮人行缽是我的苦心,請道友原諒。
尊者乞食富裕不乞食貧困,每天營養豐富。難怪尊者這么強壯!
須菩提
「大德!請你不要這么說!」須菩提溫和地詳述了他乞富不乞貧的原因:「我乞食有錢人,絕不是為了貪圖美味可口,如果美味,也不必出家學道。為何我不上窮人的家中托缽?由于貧困的人家,自個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哪里還有多余的飲食供奉我們?就算他們愿意發心,也僅僅力不從心。我們沒有糧食來幫助他們,我們怎么能增加他們的負擔?相反,向有錢人乞食,區區一頓飯之施,在富者毫無所謂。我乞食財富不乞食貧困是因為這個原因。
須菩提表明他的觀點后,那個嘲諷須菩提的比丘無話可說了。
而在眾僧中大迦葉尊者是乞貧不乞富。與須菩提恰恰相反的人,須菩提很困惑大迦葉的用心,有一次閑談時問他:「尊者大迦葉!你乞食的態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無禮的請求你告訴我是什么原因?」
「尊者須菩提!」大迦葉解釋道:「我們都是出家的沙門,守道行法,這就是世間的福田,我們受世間的供奉我們,是給他們增長?;鄣臋C會。我向貧困者行乞,讓他們種福田,免去他們今后的窮困,富人們的福多,我們何必錦上添花?」
大迦葉尊者的話,一方面,他似乎為自己解釋,另一方面,他似乎是向乞富人須菩提講的。
須菩提聽了點頭說道:「乞富或是乞貧,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尊者!佛法有很多方便的門,我們可以各行各業,其實這都是佛陀的教法。須菩提和大迦葉行乞的風格,成為明顯的對比,他們的講話和乞食的態度,給佛陀知道后,對兩人都不贊同,曾訓斥他們心不均平,都不符合乞食法。
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拒窮富,不看穢凈,嚴肅威儀,次之行乞。
大迦葉較為固執,苦行的色彩十分深厚,他是從不愿放棄苦行,但是須菩提一直以來對佛陀的教導百依百順,過后就自個調節了乞富不乞貧的心態,他對佛陀的指示,都是心懷感恩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