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問答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21-04-05 10:30
銅雕工藝品的表面處理方式對銅雕工藝品的最終外觀與使用壽命長短有直接的決定作用,所以大部份的銅雕工藝品表面都會采取一定的處理工藝,而不是讓顯現本色的銅直接外露,使得銅雕作為高級工藝品的魅力展露無遺。在提升視覺效果的同時,盡可以地延長銅雕工藝品的使用壽命。同時,銅雕工藝品表面不同的處理工藝決定著其后期的維護保養方法不盡相同,今天大莊嚴銅雕廠小編就為大家講解銅雕工藝品表面處理工藝與后期的維護保養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銅雕工藝品可以根據其材質及使用場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常見的表面處理工藝如下:
銅雕工藝品貼真金箔即在銅雕表面覆蓋一層金屬黃金箔,類于給銅雕穿上一層緊身又緊密的衣服,形成銅像材質與空氣的間隔,從而產生保護的作用,貼金箔的銅雕一般都是佛像一類的,這樣也實現了佛教信眾所要求的佛要金裝的宿愿。這一層金箔是借助金箔膠才貼在銅材上的,金箔膠是一種類似油漆的物質,本身對銅材也有阻隔空氣的作用,貼真金箔的銅雕工藝品的特點是不能經常振動或搬動,這樣的結果是易造成金箔的脫落。所以貼真金的銅雕工藝品在日常的維護保養是不要經常觸碰、搬動以及物體撞擊,若有落灰塵用軟綿布擦試就可以。
銅雕采用鎏金或鎏銀進行表面層處理是我國古代常用的一種保護銅器的做法。其操作是先將金或銀用水銀溶解成泥狀,再將金泥均勻涂于銅雕表面,之后采用火槍高溫烘烤的方法把金泥內的水銀蒸發掉,留下的就是原來的黃金或銀子。這種做法可以讓黃金與銅材兩種金屬直接融合,形成一層黃金的銅雕皮膚,對于銅材與空氣的阻隔效果是最理想的做法,而黃金是化學狀態最為穩定的物質,在空氣中幾乎幾千年不氧化,從而產生對銅雕工藝品的保護效果,但是這種做法黃金用量較多,也是成本造價最高的。由此可見,銅雕工藝品鎏金是最好的表面處理方法,在經后的擺設使用中維保也是最簡單的,偶爾用布擦試擦試即可,不要讓利器、水銀觸碰之。
銅雕工藝品上色也是當下較為流行的一種銅雕表面處理方法,這個方法主要是為了解決銅雕的美觀和色彩需求。我們知道,有些銅雕佛像的設計是有色彩的,這種情況也就需要使用上色。上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采用油漆上色,做出彩繪的效果。另一種上色是使用化學染及熱噴等工藝進行表面上色處理。
無論銅雕工藝品表面采用何種做法進行處理,其成品在之后的使用過程中都要注意防止撞擊,防止刮蹭,不要接觸酸性或堿性化學品,保持環境干燥與清潔,落灰了用布擦一擦。只有理解了銅雕的生產原理并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讓銅雕工藝品的壽命最長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