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1vk3n"></td>
  • 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標語
    聯系電話

    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聯系人:任金鵬

    業務電話:18250514111

    聯系郵箱:88314111@qq.com

    服務項目: 佛像雕塑,鑄銅浮雕,銅雕廠家批發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東方大道1142號

    佛教文化

    佛教為什么要建佛像,造像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0-09-04 14:26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紀初發源于印度,最初流行于印度恒河的中上游一帶。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以無常和緣起思想反對婆羅門的梵天創世說,以眾生平等的思想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很快得到流行。

    佛教造像興起自印度貴霜時代的犍陀羅,在印度各地不斷完善,之后才傳向東南亞各國和中國。在這漫長的傳播過程中,造像隨各地域的風格幾經變遷,直到中華思想的融入,佛像在雕刻上才顯現出燦爛的光芒,由此便產生了佛教造像藝術。

    造像,簡言之就是塑造物體形象,或泥,或木頭,或銅雕,或金屬,抑或其他材料。但較之于普通造像或其他宗教造像,佛教造像有著相對而言更為精確、完善的造像標準,數量更多,藝術價值更高??梢哉f,佛教造像幾乎是支撐著古代中國的整個雕塑藝術體系,是我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釋迦牟尼佛彩繪佛像

    那么,佛教為什么要造像?造像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這要從佛教名詞“相”與“非相”說起:

    “相”,佛家指事物能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所認識的特性,也就是說,能表現于外,可以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征。而世間萬物都可以描述,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世間萬物一切存在都是相;“非相”就是諸法空性。從理性上講,物體是無常的,比如我們看見一棵樹,它枝繁葉茂,可實際上呢,它可能就是一堆木頭,也可能是纖維、水分等,而纖維水分也有可能是灰塵和空氣。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每個盲人對大象的認知是不同的。

    再舉個例子:蘋果手機,在喬布斯眼里只是個能賺錢的商品,在王思聰眼里是可以隨便買一堆送朋友的小玩意兒,可在國內某大學生小王眼里,蘋果手機卻意味著榮耀和逼格,以至于賣腎來換。

    佛教的重要觀點之一就是,所有事物都是和合而成、既不堅固、也不究竟的,因此佛陀才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強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薄栋闳舨_蜜多心經》中更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論述(這里的“色”就可以理解為“相”)。

    問題來了——既然佛教講究“不著相”,那為何佛教徒還要大量造像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嘛!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從佛教的“法門”說起。法門,簡單來說就是指修行的方法、途徑。不同的人條件不同,根器不同,學習方法當然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比如有些學生不好好學,老師用戒尺打兩下手心就乖了,可有些學生越打越逆反,但是鼓勵他“你真棒”就效果很好。

    學佛這件事,本質上和學其他東西一樣,佛陀及其后世弟子為了“相機施教”,研究、創設了豐富的學習方法,像玄奘這類高級知識分子可以通過讀佛經、學佛理的方式進行深造,可對大字不識的人來說,這個方法就不管用了,怎么辦呢?有辦法,每天念幾千遍“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現代漢語讀音為:ōng mā nī bēi mēi hòng)”,保準一樣有效果。

    佛教的學習方法非常多,有“八萬四千法門”之說,在表面上看,就產生了大量相互矛盾的“法門”。這些相互矛盾的規矩,常常被用作攻擊佛教和佛教徒的理由,其實,根本沒有哪種規矩是絕對的,只是不同老師針對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同而已。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運動肯定能使人健康,可大家都不愛運動,咋辦呢?醫生著急啊,于是他想了個辦法:對女士,就哄她說“運動會使你美麗苗條”,對男士就哄他說“運動使你生猛如虎”,你為了美麗或生猛而運動,最終達到的卻是健康的目的。

    釋迦牟尼佛彩繪佛像

    造像拜佛,也只是眾多教學方法之一。為何會有這種學習方法呢?有些人看到華美的道場、莊嚴的佛像,就能心生向往和敬意,會更認真、更專心地學習。這跟好多學生在家學不進去,非要跑到圖書館、自習室才能專注書本道理是一樣的,自身定力不夠,就需外力輔助。這種學習方法的奧妙,其實就是先讓你從“著相”入門。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當學佛到一定程度,也還是要破除對“相”的虛妄執迷。對此,佛教有個比喻:當你乘筏過河后,筏子也就該丟棄掉了。造像、拜佛、念經、布施以及其他無數種修行方法,其實都只是這個筏子而已,遲早是要丟開的。

    再來說說造像的事兒。在造像的時候,是否可以任意發揮呢?反正相也是非相,何必執著呢?其實答案就在上文中。既然造像的作用是為了使人生向往、起虔誠心,當然不能亂造一番,得有一定的規范,這和任何行業都有“行業規范”是一樣的。佛教造像的行業規范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佛說造像量度經》。

    《佛說造像量度經》是收錄在《大正大藏經》第二十一卷的藏經,此經先譯為藏文,清乾隆七年(1742年),工布查布在北京將藏文譯本譯為漢文,并作了《造像量度經引》《經解》和《續補》,編在經文的前后,合為一部,稱為“造像量度經三種”。經文中說,造像要遵從佛陀所說的“精確量度”,否則造像者(佛具店、雕刻師、鑄造師、工匠等)會遭受因果業報,如佛像中的眼、鼻、手指太短,或額顱、耳葉、胸膛狹窄,則造像之人出門必有不測,常遭大禍永不安寧。

    那么,具體到每個部位的尺寸,又該怎么操作?是拿著卷尺測嗎?古代沒有卷尺怎么辦?

    當然有的是辦法,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在18世紀的繪圖畫本《西藏造像量度》中,作者以白描繪畫的形式收錄了36幅詳細繪圖,文字注解為藏文,這大概是當時西藏或尼泊爾地區的佛像繪制參考指南。從圖本中我們了解到,佛教造像的身材比例、面貌、姿態、裝飾等等,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它所用的尺度單位是以造像的中指寬度為基本單位,即“一指”。

    也就是說,在實際造像中,他們不用尺寸量度,而是一邊雕塑、一邊用手指量度。這種方法既簡易又巧妙,是一種造像的智慧。

    由此觀之,造像是一件極其有講究的事。事實上,佛教造像是中國人接觸最廣、最久的雕塑藝術,尤其在北朝時期,佛教造像達到鼎盛,造像數量多而題材廣泛,比較著名的如河北曲陽修德寺造像、河南滎陽大海寺造像、甘肅酒泉文殊山石窟的北涼造像等,在風格特征方面,佛像的頭部多為水波紋發譬,身著廣袖通肩大衣。

    在眾多藝術門類里,宗教造像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佛的崇高慈祥,菩薩的和善端麗,天王的威嚴孔武,力士的強橫暴戾等,無不是社會現實的藝術概括。

    佛教造像也是一種修行。造像者在完成佛像的同時,也完成了在佛法上的收益,完成了一段修行。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精于佛教造像的雕塑大師,往往其身心氣質與處世修為也很好,就是這個原因。

    近年,佛教造像的魅力一直在吸引著無數國人的視線,其不但體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也為忙碌之余的人們帶來難以值遇的精神境界,因此,無論我們是否學佛,是否研究雕塑藝術,都可以試著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理解造像的意義。


    相關鏈接--公司介紹:

    大莊嚴公司專門承接國內外名勝古跡、佛教佛像設計、雕塑、制作生產、安裝工程。公司匯聚了國內優秀的雕塑設計、制作人才;以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為依托,以佛教造像藝術為底蘊,結合現代表現手法與藝術審美情懷,兼收并蓄,開拓創新。與多元化材質相結合,使傳統佛像制作和現代人文環境融為一體,其雕塑設計、青銅佛像鑄造、傳統脫胎佛像技藝、彩繪貼金、銅雕工藝品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多年來我們全體員工虔誠雕塑,傾心制作、仗佛力加持,不違圣意、不負佛恩,所成諸佛菩薩圣象,皆如法如儀、相好莊嚴、受到業內外人士的稱贊。


    留言評論

    歡迎各位網友對本站評論
    cache
    Processed in 0.005117 Second.
    9191精品国产|国产目拍亚洲精品yt166|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