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9-03 10:38
《四十二章經》是現存最早的漢文佛教經籍,由42個短小的佛經組成,故名《四十二章經》。實際上,《四十二章經》并不是一部獨立的佛經,而是攝抄小乘佛教基本經典《阿含經》而成的經抄,樸質平實,內容簡單,其中諸章之內容,可互見于巴利文及漢文小乘佛典,相當于佛教概論一類的入門書。
關于《四十二章經》的翻譯,據說是與佛教初傳中國時的“漢明帝感夢求法”的故事直接相關的。根據湯用彤先生的研究,南朝以前記錄此故事的佛教典籍有《牟子理惑論》、《四十二章經序》、《老子化胡經》等。此外石趙時王度的《奏疏》、東晉袁宏的《后記紀》、劉宋宗炳的《明佛論》、范曄的《后漢書》、南齊王琰的《冥祥記》、陶弘景的《真誥》、酈道無的《水經注》、楊衍之的《洛陽伽藍記》等,都曾提及引用過此事。根據《四十二章經序》:“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號為佛。輕舉能飛,殆將其神也?!谑巧衔?,即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氏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遂起立塔寺。于是道法流布,處處修立佛寺。遠人伏化,愿為臣妾者不可勝數?!薄赌沧永砘笳摗返恼f法基本與此相同,但也有所發展,認為在大月氏寫取《四十二章經》后,“時于洛陽城西雍門外起佛寺,于其壁畫千乘萬騎,繞塔三匝;又于南宮清涼臺及開陽城門上作佛像?!薄独献踊洝穭t進一步明確提出了使者出歸的年號,認為漢明帝永平七年(67)出使,永平十八年(75)乃歸。東晉的袁宏和劉宋的范曄,則在基本肯定上述事件的同時,刪除了一些他們認為不可信的的成分,主要是年代和使者的名字。到了南齊王琰的《冥祥記》,形成了一個新的比較完備的說法,與以前的各種說法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將使者的名字由原來的張騫等三人,改成了蔡音,原因可能是由于張騫的名字與漢武帝時出使西域的張騫相同;二是認為蔡音從西域帶回了僧人“迦葉摩騰”,也稱“攝摩騰”,由迦葉摩騰譯出了《四十二章經》;三是認為同時帶回了優填王造釋迦佛像;四是明確提出了漢明帝所建的寺院名名“白馬寺”。這一說法,基本上為以后的大部分佛教史書所繼承,有的也有發展,如《高僧傳》,認為使者蔡音從西域帶回的僧人除迦葉摩騰以外,還有中竺僧人竺法蘭,與迦葉摩騰共同譯定了《四十二章經》。
漢明帝感夢求法的故事,在佛教中流傳很廣。但由于出現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互相之間差別太大,所以有學者干脆懷疑“感夢求法”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繼而情疑,《四十二章經》也是一部偽作,如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但多數學者認為,這事本身是真實的,只是由于后代的加工創造,事情的本來面目被弄得模糊不清了,如呂徵先生就認為系魏晉間的人士抄出。而《四十二章經》也確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
《四十二章經》的文字很短,但其敘述卻是生動活潑,經常使用各種比喻,以增加論述的說服力。其內容簡述了早期佛經的基本教義,尢以說明人生無常及愛欲之蔽為重點。認為人生苦短,世界上的一切變幻無常,因此要抓緊時間修道,爭取解脫。它特別強調要拋棄各種欲望,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阿羅漢果。經中比喻說:人貪求財色,就像小孩舔嗜刀刃上的蜜糖,刀刃上的蜜糖很少,不能給人多少甜味,卻可能割破人的舌頭。經中還論述修道必須持心專一,不能為任何外部因素誘惑。
《四十二章經》在古代有著一定的影響,東漢襄楷向桓帝上書時,就曾引用過其中的一些內容。但是,中國古代的書籍都是靠手抄而流行的,在傳抄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訛誤,有的傳抄者還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或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經文的內容進行必竄,因此就出現了多種形式不同的版本,前后共有十多種,文字互有出入,篇幅不等?,F在流傳的《四十二章經》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流傳系統。一種是《高麗藏》收藏本,它源出于北宋初年的《開寶藏》,宋元諸本與此大體相同;一種是北宋真宗的注釋本,收在明代的《永樂南藏》中,現在之滿文、藏文、蒙文譯本《四十二章經》均依此本而譯;另有一種是南宋守遂的注釋本,流傳比較廣。明之智旭、了童、清初之續法等人所作之疏,均依此本而成。這三種傳本中哪一本更接近《四十二章經》最初的原貌,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了。另外,根本我國古代藏經目錄的記載,《四十二章經》除了攝摩騰的譯本之外,至少還有三國時吳支謙譯本?,F存于世的三種系統諸本中,是否有支謙的譯本,或是否有支謙譯本中的某些內容,現在也能于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