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1vk3n"></td>
  • 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標語
    聯系電話

    工藝
    Product display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聯系人:任金鵬

    業務電話:18250514111

    聯系郵箱:88314111@qq.com

    服務項目: 佛像雕塑,鑄銅浮雕,銅雕廠家批發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東方大道1142號

    工藝

    纏枝紋

    發布時間:2019-09-02 10:35

    纏枝紋與忍冬紋一樣,最初也是由佛教裝飾的興起而引進的一種外來圖案樣式,從其源流看,最早流行于西亞和中亞地區,后影響到歐洲,成為歐洲裝飾藝術中的一種古典樣式,自古希臘至傾家蕩產盛行不衰。中國早期佛裝飾中的纏枝紋基本保持了印度纏枝紋的原貌,在后來的發展中又演化出了多種變化,它與忍冬紋一樣,也是促進中國卷草紋形成的基礎之一。


    過去往往把纏枝與卷草紋混為一談,籠統地稱其為卷草紋或纏枝紋,現在看來這是不夠確切的,兩者不僅是源與流的關系,在表現形式上也有明顯差異,當卷草紋風靡一時時,纏枝紋并沒有像忍冬那樣消亡,而是同步發展。宋代之后,卷草紋逐漸失去了昔日的風采,纏枝紋卻興盛不衰,直至近現代仍然沿用,而卷草紋卻被定格在“唐草”這一具有特定時代性的概念上。


    纏枝紋的形式與卷草紋有相似之處,都是以一種藤蔓卷草作波形和渦形結構,并具有連綿不斷、委婉多姿和富有動感的藝術特色。所不同的是纏枝紋大多枝、葉、花區分明確,結構突出,清秀優雅,尤其是紋樣所表現的具體植物特征較為明確,如纏枝蓮花、纏枝葡萄、纏枝牡丹、纏枝石榴等。在佛教裝飾中,纏枝紋往往與動物和人物相組合,構楊“人物纏枝紋”或“鳥獸纏枝紋”等。


    早期纏枝的內容主要為葡萄和蓮花或與人物的組合,葡萄作為裝飾題材在中國的出現,與佛教的傳入有直接關系。中國早期的佛教裝飾中,纏枝葡萄紋還能時顯地看出羅馬式的意匠。如云岡石窟中第9窟門的門框邊飾圖案,在連綿勁秀的波狀藤蔓結構中,大串的葡萄翻轉其間,間隙并有禽鳥棲息,在這里葉片只是作為填樸空間的陪襯,結構嚴謹富有張力。隋代的纏枝紋顯得比較舒展輕巧,刻意的裝飾處理較少,如莫高窟第390窟窟頂的藻井圖案:在中心蓮花紋的周圍飾以纏枝的蓮花紋,干脆利落,多了幾分飄逸和直率。前文中曾提到過的莫高窟的第427窟中的隋代邊飾也具有同樣的風格特征,飛轉灑脫的藤蔓結構,正、側、背變化豐富的蓮花左穿右插,十分生動靈活,加上鉤狀葉片的襯托,給人以快捷的速度感。唐代的纏枝紋則傾向于富麗婉妙,多裝飾變化,結構嚴整且具格律感,纏枝紋的內容也比前代豐富,除纏枝葡萄、纏枝蓮花外,纏枝石榴、纏枝牡丹以及各式纏枝花卉異彩紛呈,充滿生機。它與卷草紋相互響應,運用范圍也比卷草紋更廣泛。莫高窟第334窟初唐時期的纏枝牡丹紋邊飾圖案,花頭造型無論正面、側面還是背,都十分工整嚴謹,葉片頭部的裝飾性渦卷處理得華美甚至有些奢侈,其精巧規整的整體意匠與同時代婉麗肥碩的卷草紋樣形成鮮明的對照。宋以后的纏枝則將唐代纏枝紋和卷草紋兩種意匠加以綜合,即取纏枝紋之“骨”,卷草之“肉”,形成典麗端莊的理性風格,總的來說,結構嚴謹以至于消弱了生氣,花葉雖飽滿但缺乏變化,顯示出中國佛教裝飾走向衰亡的征兆。與此同時,中國世俗工藝美術裝飾中的花卉植物圖案卻是生機盎然,也許正是這種社會大趨勢的轉移,造成了佛教裝飾漸失昔日輝煌。

    留言評論

    歡迎各位網友對本站評論
    cache
    Processed in 0.006537 Second.
    9191精品国产|国产目拍亚洲精品yt166|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