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9-02 10:12
佛教發源地的佛衣樣式
釋迦生前反對制造佛像,《增一阿含經》:“如來是身不可造作”,“不可摸則,不可言長言短”。所以在釋迦死后的幾百年中沒有佛像,人們只用象征物,如菩提樹、法輪、佛足跡來寓示佛的存在,建 于公元前 1 、2 世紀的巴爾胡特窣堵波圍欄浮雕及桑 奇大塔塔門對此均有反映。約在公元 1 世紀前后佛 像開始出現,并在貴霜王朝(約 1 世紀中葉至 4 世紀 初)迦膩色伽統治時期達到高峰。
貴霜迦膩色伽時期,其勢力范圍包括印度中部地區的恒河流域及北印度的全部,西北達中亞細亞 伊朗一帶。兩大造像源點秣菟羅和犍陀羅盡在其 中,以現有實物資料看,貴霜時期兩地造像風格仍 存在很大的差別,卻也相互影響。除上述兩地佛像 外, 在南印度阿馬拉瓦蒂還出土有一種風格獨特的 佛像, 一般認為是三世紀案達羅王朝(約公元前 1 世 紀中至 3 世紀)時期的作品,其風格更近于秣菟羅。
約公元 320 年,旃多羅·笈多建立笈多王朝(約 320-600年),秣菟羅仍位于王朝的腹地,而犍陀羅 卻未被笈多王朝牢固掌握,同期為波斯人和貴霜人 相繼占有, 此間該地統治者仍倡導佛教, 但少有佛像 存世。至 460 年,噠人占領犍陀羅后,滅佛毀寺,取 而代之的是印度教神祇, 犍陀羅佛教藝術就此衰落。 笈多時期是印度佛像造制的又一高峰,同期中印度 的秣菟羅和薩爾那特①出現了新的佛像樣式, 學界通常將兩地造像視為這一時期印度佛像的代表。
佛像的發源地
圍繞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羅”和印度中部的“秣菟羅”,對兩地誰最先出現佛像,日本學者已有專文綜述。
有關印度早期佛像研究可以明確的是:
a . 現有確切紀年的佛像,出自貴霜王朝的迦膩色伽執政年代,在一塊刻有“迦膩色伽 0 年”紀年銘文的錢幣上有佛陀形象,并為像右側的文字所證實。而關于迦膩色伽即位的具體年代,學界尚無定論,主要有公元78年、128年和144年之說,其中迦膩色伽元年為78年的觀點得到較多學者的支持。
b . 迦膩色伽時期, 犍陀羅與秣菟羅已被統 一在一個帝國中,同期兩地應均有佛像。學界 關于造像發源地的不同觀點,主要是就迦膩色伽之前而論。并依據各自對迦膩色伽執政年代的推定,形成佛像起源時間 的多種認識,其中較早的已推定到公元前 1 世紀。
c . 犍陀羅與秣菟羅佛像風格存在差別,犍陀羅 造像受到來自希臘、羅馬雕塑風格的影響。而秣菟 羅造像則更具有中印度本土特征。具體反映在服飾 上,犍陀羅佛衣表現厚重、寫實。秣菟羅佛衣,多為衣薄貼體,具有很強的程式感。
d.. 就佛衣樣式來看,已有實物資料顯示古印度佛像的袈裟披著方式唯有通肩和右袒兩式,盡管這兩種樣式的分布存在著一定的地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