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8-24 14:33
(3)金銅如來立像
三國時代迄統一新羅時期的獨尊如來立像頗多,這種單體佛像的鑄造多出自民間工匠之手,因此能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具有濃厚的俗世情調。江原道陽平出土的高句麗“金銅如來立像”,風格匠心獨具,從佛頭或佛身,甚至是法衣的線紋上,可見作者巧妙運用圓弧紅條的創意,整體上表現出幾何的橢圓形線條之美,使得這尊不到30厘米的佛像,展現出仰之彌高的莊嚴法相,這種形體簡約單純的美感,是高句麗追隨隋代佛像的極致表現。而“善山金銅如來立像”,著通肩“U”形的法衣,縮腰挺腹,衣紋輕薄貼體,隨著軀體的肌理流瀉而來。圓通的肉髻螺發密布,雙目微合,長鼻細唇,飽滿瑰麗,佛陀慈悲喜舍,昭然若揭。
(4)金銅二曲如來立像
如來佛像的姿勢一般來說,以直立或坐像為原則,但“金銅二曲如來立像”、“宿水寺金銅二曲如來立像”,卻出現只有在菩薩像才可見的二段屈曲式姿態?!敖疸~二曲如來立像”如現一般如來像,頭形方正,寬額豐腮,面如童稚,著偏袒右肩法衣,但特別的是腰身束腹堅實,顯現出曲線的動態。以其左手持施無畏印,右手姆指與中指微彎,捧著蓮苞或實珠形的持物判斷,可能是藥師如來像。
此二曲如來像唯獨分布于新羅慶州一帶,現約有20尊左右,不僅高句麗、百濟,即使鄰近的中國日本都未曾出現過此類型的佛像,因此其圖像來自何處,就是更令人好奇。雖然在南印度笈多王朝秣菟羅曾出現過類似三段彎曲的如來像,卻沒有像新羅二曲如來立像,右手一定捧蓮苞或寶珠的情形。
(5)雁鴨池金銅如來三尊佛
1975年間慶州古跡發掘調查團,從傳為新羅文武王所建的東宮御花園雁鴨池中,挖出了18000多件遺物;其中此金銅三尊板佛像,是極具代表性的統一新羅時期佛像。雁鴨池是以人工挖浚的大湖,周圍遍植各種奇花異卉,湖邊的臨海殿是新羅國王宴饗臣子與外國使者的地方。本三尊像主尊佛結跏趺坐于蓮華臺座,身軀比例適中,胸體魁碩豐厚,衣紋平整均勻;圓滿的臉龐上,眼、鼻、嘴刻畫分明,氣宇雄渾,是典型的新羅佛像表情;兩菩薩左右對稱,面向主尊,扭腰曲體,婀娜多姿。而光背臺座連成一體的鑄造,是之前所未有的形式,從光背周圍分布的釘孔,可以看得出是便于安置在龕室的設計。此像厚度不過2厘米,以“脫蠟法”鑄造,故紋理精密細致,流麗銳勁,有別于7、8世紀中國或日本平安時期所流行的“押出法”。由于本主尊像與同時期法隆寺壁畫第六號“阿彌陀凈土圖”的圖像頗為相似,推測應是阿彌陀三尊像。
(6)藥師如來像
韓國藥師信仰約始于650年左右,造像則在8世紀時最為盛行,依經曲《佛說藥師如來本愿經》謂藥師如來為菩薩時曾發過十二愿,立誓拯救眾生,這十二愿為光明普照、隨意成辨、施無盡物、安立大乘、具戒清凈、諸根具足、除病安樂、轉女成男、安立正見、除難解脫、飽食安樂、美衣滿足愿等。因此藥師如來一般是一手持藥缽或藥丸的法相;石雕像以持降魔觸地印坐像為主,金銅佛像多為持說法印的立像。
栢栗寺“青銅如來立像”是少見大型的金銅佛像,據《三國遺事》記載,統一新羅景德王時(755年)曾鑄造重達三十萬六千七百斤重的芬皇寺藥師如來像,可見當時鑄造大型金銅佛像的風氣。此像與佛國寺的“金銅毗廬舍那佛坐像”、“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并稱為統一新羅三大金銅佛像。三尊佛像的制作年代,與石窟庵本尊塑造的時期相近,除了手印以外,臉型、表情、衣飾等都非常相似。本佛像原應有鍍金,現已剝落,頭部螺發密布,臉形方正,長耳垂下,彎月柳眉直達鼻根,表情磊落雄偉,是神態莊嚴的大直身相。佛身比例勻稱,挺腹傾身,衣紋流暢簡化,下垂到地,刻畫出健碩身軀的量感,雙手現殘缺不全,可能是左手持藥瓶,右手施無畏印的藥師如來,堪稱是金銅佛像中優秀的作品。
現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統一新羅“金銅藥師如來立像”,除光背遺失以外,其他部分尚稱完好,是一尊典型的藥師如來像,佛像素發高髻,臉龐圓融豐潤,神情沉靜,著通肩法衣,衣褶自胸部傾瀉而下,重疊有層次,全身比例均勻妥切,光輝爛然,有大唐之風格;相對于佛像的簡約明快,高聳的兩段蓮華臺座,精致斑讕,是統一新羅少見的華麗風格。